八月伊始,各家新能源车企陆续交卷。
此时,这些品牌市场部的同事无疑是最紧张的。成绩好了,早早就报喜;成绩差的,也得硬着头皮“憋话术”,生怕吃老板的“派头”。
当然,作为我们的这些吃瓜群众倒也乐得“批作业”,看看这些憋着劲争斗的品牌们,有没有达成自己的目标。
具体,还是回归到数据本身,让我们一探究竟。
不出意外的,理想又一次成为了新势力交付榜单的头名,34134 辆的单月交付量又一次刷新了记录,并且距离埃安的月交付量也越来越近。
近3.5万辆的单月交付量也十分接近李想本人对于第三季度交付量的期望——第三季度,理想L8和L9月销量将超过1万辆,理想L7挑战1.5万辆,并在四季度挑战4万辆的月交付量。
同时,在7月里,理想还完成了第40万辆用户交付,成为国内首家取得这一成绩的新势力车企,理想L系列三款车型自去年6月相继发布以来,累计交付已经超过20万辆。
而李想本人在微博中表示,目前唯一能阻止理想交付量进一步提升的,就是其本季度的产能了,且本季度无解。
这话中乍听之下略带一丝委屈,但更像是一种炫耀。
此外,理想的城市NOA也将在北上广深逐步开放,作为新能源市场中一条全新的赛道,理想也正跃跃欲试,希望自己打出的牌,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除了理想的稳定表现外,深度绑定的另外两家——蔚来与小鹏,在7月份的销量也有了显著的回升。还是李想说的,上周(7.24-7.30)互联网出身的三家新势力重返新势力的前三名,这个趋势是可以持续的。
其中,蔚来以超2万辆的月交付量重新杀回新势力第二名,并打破了自己的月交付量纪录。这与蔚来过去一段时间里更为密集的新车发布以及逐步狼性的营销策略密不可分:
全系车型脱离换电权益实现价格下调,ES8的Nappa内饰全系赠送,ET5旅行版直接摆出与三厢车的同等价格,手段非常强悍。
传言一些针对理想的舆论战,蔚来从没说是自己干的,但是当有人谈及时,竟然根本不屑否认。
有人评论,蔚来七月份展现出的气势和狼性还存在能否延续的问题,蔚来只是借了一副万圣节的面具,带上了假獠牙套,骨子里没变。
真正顺应当下市场环境,至少要拔下几颗,种上锋利獠牙,反正现在种牙材料集采,也不贵。
最后,就是近来走花路的小鹏汽车了。
今年以来,随着新势力品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加上小鹏本身车型定位的问题,使其销量表现一直比较尴尬。
经历震荡,上半年销量却从未过万。因此,目前小鹏汽车急需一款走量产品打开局面。
小鹏汽车显然对G6寄予厚望,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汽车曾说道:“我相信G6将会成为20万元至30万元的新能源SUV市场,最受瞩目的热销爆款之一。”
G6的表现算是没有辜负小鹏汽车的期待,实现上市即交付。
根据小鹏汽车官方数据,从7月中至7月底,G6已在全国110座城市启动规模交付,7月累计交付超3900台,这还是在产能不足的情况下。
除此之外,大众汽车入股小鹏的新闻也让小鹏名利双收。7亿美元的入股足以让小鹏缓解资金困难,与大众合作的技术输出,也让小鹏赚足了流量。
在交付量排行中,紧随蔚来之后的,依旧是零跑汽车。虽然每个月交付量的变化幅度不大,但小步向前,继续充当新能源品牌“地球组”的火车头。
7月共交付新车14335辆,其中C系列交付超1.2万辆,占比约85%;C11系列交付超9200辆。1-7月,零跑汽车累计交付58837辆。
虽然销量在逐步提升,但需要零跑注意的是,以现在的增长幅度来看,零跑离自己年初定下的20万~30万辆的销售目标却越来越远。
若按最低的20万辆目标计算,零跑汽车目前的完成率仅为29.4%。
于是,在销量公布同时,零跑汽车宣布旗下C系列部分车型降价,包括两款C11车型以及三款C01车型,降幅从1万元到2万元不等。
相较于零跑的小步慢跑,哪吒连续失守12000、11000辆两个整数关口,并最终以10039辆的交付量结束7月份。
显然,一开头提到的“吃派头”,说的就是哪吒汽车。
或许,哪吒汽车可以将自己暂时的销量下滑归罪于一直积极推进的“深耕东盟,开拓欧盟”的出海战略。
其不但是首家出口右舵车型的造车新势力,也是首个在泰国、马来西亚上市并交付新车的造车新势力。
不过攘外必先安内,想要在海外市场发力的勇气可嘉,但国内市场才是哪吒的根基。
提问:大家还记得上一个一心想着出海,却折戟沉沙的新势力品牌是谁吗?
在今天公布的销量数据中,除了我们熟悉的新能源品牌外,还混进了一些奇怪的东西——
上汽大众公布了ID.3在7月破万的订单量;才上市不久的别克ELECTRA E5、ELECTRA E4也分别交付了3722辆与1762辆新车。
显然,ID.3的火爆离不开上汽大众在7月初带来的优惠政策,直接将入门车型的起售价拉低至12.59万元。
如果再算上一些4S店、第三方销售渠道的优惠政策,其落地价还能更低。
在如此大幅度的优惠之下,ID.3的订单量环比增长689%,应了那句“16万的ID.3考虑一下,12万的ID.3真香”。而大洋彼岸的德国消费者,只有眼馋的份了。
毕竟,15万元价格区间的消费者对于价格本身的变化是十分敏感的,对于他们来说车更多的是一个代步工具,再加上一个漂亮的内饰,能从A点移动到B点就可以了。至于底盘质感什么的从来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
这一点,倒是被别克拿捏得死死的。
从上市之初的定价来看,别克就已经认清了市场的现状。
两台车20万与18万的起售价,直接杀入了竞争最激烈的红海区,更重要的是,在不少人体验过后,还能得到一句“真香”的点评。
对于此前只能靠着Velite 6支撑的别克来说,已经足矣。况且,别克对于Velite 6早已放弃治疗,并默认是一款网约车了。
截止发稿,还有不少品牌没有公布自己的销量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当大众给ID.家族放价,当别克推出更直抵人心的车型,缓过神来的合资品牌,依旧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强大力量。
而这种竞争下,最利好的,还是我们广大的消费者。
推荐阅读: